17
2017.11
來源:廣東順鐵控股有限公司 佛山市新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近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印發了《關于表彰2016-2017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的決定》,佛山市華陽橋——華陽路南延道路工程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項。這是自2009年東平大橋獲得此國家級獎項以來,佛山市道路橋梁類工程再次獲得該獎項。
佛山市華陽橋——華陽路南延道路工程(下稱“華陽特大橋”)由佛山市新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下稱“開發公司”)建設,項目位于佛山新城內,為南北走向,其中主橋主跨168米,跨度在當時同類型結構的橋梁中為廣東第一大,全國第三。項目于2010年12月開工,并于2015年7月正式通車。
工程技術全國領先
據開發公司副總經理黃志堅介紹,華陽特大橋主橋在設計中選擇了最經濟的主跨168米的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設計,大膽采用新材料,例如在華陽特大橋的建設上使用高標號的C60高性能混凝土,這在當時尚屬國內首次,而且還在混凝土中摻加了聚丙烯腈纖維,大橋投入使用至今沒有一條裂縫。
另外,華陽特大橋主跨跨徑大,單幅結構寬,在建設過程中創新設計了80000KN大噸位減隔震支座,并可以自動調平復位,滿足了“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震后自動復位”的大橋抗震性。
值得一提的是,華陽特大橋在景觀設計上以佛山市民間市花——白蘭花為創意元素,采用鋼構件實現了白蘭花的造型,并因此獲得2017年度廣東省優秀工程設計二等獎。
施工團隊嚴把質量關
在施工過程中,除了新材料、新技術的使用外,施工團隊在建設過程中也建立了有力的質量保障體系,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方案先行、樣板引路、科研指導”的施工原則,實行實測實量、建立三檢制,施工過程中引入第三方監測單位,指導現場施工。
在施工團隊的嚴格把關下,華陽特大橋的質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華陽特大橋全線4個單位工程,21個分部工程均一次驗收合格;182根鉆孔灌注樁經檢測全部合格;樁基承臺46個,墩臺50個,施工質量均滿足設計要求;支座安裝高程控制在±3毫米以內,小于規范要求的±5毫米;安裝偏位控制在2毫米以內,小于規范要求的3毫米;12孔簡支箱梁均實現了2毫米以內的安裝精度,小于規范要求的5毫米。
節能環保獨具特色
除了工程質量過硬,華陽特大橋在環保方面也有獨特貢獻,照明燈具采用了半截光型一體化LED光源燈具。路面采用了SMA改性瀝青鋪設,具有耐熱、耐磨、防滑性強的特點,能夠降低2-3分貝的噪音,安全系數顯著提高。綠化景觀工程則結合原有生態景觀,全力打造潔凈水源地,保證水質不受污染。
推動禪南順交通融合
華陽特大橋項目的通車,大大縮短了禪城、南海與順德之間的距離,南海桂城至佛山新城的車程由原來的25—30分鐘縮短至10—15分鐘。禪城、南海桂城、佛山新城實現了“無縫對接”。開發公司項目三部部長程曉明介紹,相較于佛山大道、嶺南大道等集中于佛山新城西部的交通干道,新城東部的交通相對薄弱。華陽橋開通后,填補了東部的不足,促進禪南順三區的經濟合作和資源互補。
國資力量引領城產人文融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提供有力支撐。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既是建筑業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工程技術領域進入并跑、領跑階段的關鍵核心,也是推動工程建設領域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質量第一”是我國一以貫之的質量發展理念,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領域,質量也是貫穿始終的主線之一。
近年來,隨著順德區委區政府開放引領、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實施,以開發公司為代表的順德國資力量以實際行動穩步推進城市建設,在順德城產人文融合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并誕生了大量具有示范作用的項目。
就在上周末,中國龍舟公開賽、全國村居龍舟賽在龍舟廣場落下帷幕,作為大賽的舉辦場地,龍舟廣場成為了佛山展示龍舟文化的名片。
本周三(11月15日),由順德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佛山市新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主辦,佛山市新城物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樂從鎮消防中隊協辦的“順德區國資系統2017宣傳月系列活動”之“新城物業公司消防安全演練”在中歐中心舉行。作為開發公司下屬企業,新城物業也通過階段性的消防演練、安全宣傳活動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嚴把質量關。
開發公司副總經理潘英華表示,除華陽特大橋、龍舟廣場等項目外,開發公司在文化中心、濱河景觀帶等城市公共設施建設上也不斷取得突破,大力推動了佛山新城及周邊宜居宜業生活環境的構建。
濱河景觀帶首期5公里長,通過實施花海、花田、花林、生態景觀廊道建設及生態惠民服務,成為佛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示范點,并助力佛山入選國家森林城市,成為佛山生態文明創新建設的亮麗名片。
佛山文化中心擁有目前國內地級市面積最大的圖書館及珠三角面積最大的實體書店,還是國內首個文商結合的城市文化綜合體。
未來,開發公司還將在順德區的人才安居、教育醫療、產業投資等項目中承擔起更多的建設任務,并通過多個服務平臺的建設助力佛山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