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18.11
來源:廣東順鐵控股有限公司 佛山市新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繼近期潭洲國際會展中心二期斬獲“最佳BIM施工創新企業大獎”后,佛山市新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下稱“新城開發公司”)建設項目再傳喜訊:今年10月份,佛山市汾江路南延線工程(瀾石路至裕和路段)南岸工程、道路及沉管段工程,被評定為2018年度廣東省市政優良樣板工程。
今年8月份,2018國際隧道與地下空間協會(ITA)年度大獎入圍名單揭曉,其中佛山東平隧道工程入圍年度杰出工程(€5千萬–5億),與港珠澳大橋工程等并列入圍同一獎項。
短短兩個月時間,東平隧道先后入圍國際大獎,獲評省級獎項,其入圍獎項級別還與“網紅”工程——港珠澳大橋并列,其背后是一支高水平專業施工團隊的眾志成城,是一段建設者們日夜拼搏、奮勇爭先的激情歲月。
新城開發公司投資建設的東平隧道,為城市主干道汾江路南延線和地鐵廣佛線二期工程同址合建,該隧道是佛山市首條過江隧道,下穿東平河底聯系禪城區和順德區,是目前國內斷面最大的“公鐵合建”沉管隧道,更是亞洲首例在內河中上游修建的沉管隧道。 汾江路南延線項目全長4.3公里,其中隧道部分長1.38公里,下穿東平河底的沉管段長445米。
精益求精,打造佛山首條“過江龍”
東平隧道無論是工程體量上,還是施工難度上,都為施工團隊帶來了許多挑戰。但是施工團隊迎難而上,不斷研發新的施工工藝,在克服了種種難題后,打造出了一條“含金量”十足的標桿工程,為國內沉管隧道建設提供了又一成功案例。
1.超大石方開挖
2012年初,東平隧道陸續開始動工。項目團隊在東平河南岸開挖了一個超大基坑—干塢,用以制作四節沉管。據測算,總開挖方量約100萬立方,其中石方約35萬立方。
管段起浮出塢
2.航母級沉管管節
汾江路南延線為佛山第一條過江隧道,同時也是國內斷面最大的公軌合建沉管隧道,總共由4條沉管組成。管節斷面寬度達39.9米、高9米,每一節沉管長達115米,總面積相當于10個標準的籃球場。每一節沉管重達4.2萬噸,相當于一艘小型航母的重量。
3.通航繁忙、高流速的S型彎道上的創舉
汾江路南延線沉管隧道,是亞洲首座在通航繁忙、高流速的河道中游S型彎道處修建的沉管隧道,在修建過程中克服了包括通航環境、水文、天氣因素在內的多重困難。
沉管隧道處在東平河道中游S形的中間彎道處,彎曲半徑約400m;河道通航量排廣東省第三位,這里每天的通航船只多達800艘,高峰期每小時約240艘次/小時;潮汐為不正規半日混合潮型,水文情況復雜;河水水流流速大,變化多,洪水期流速達2—3m/s,枯水期約1m/s。為了得到大量數據進行分析,項目團隊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在S形彎道處的東平河附近,設立了幾十個水文觀測點,進行了日夜監測,最終得出最佳的管節沉放對接的窗口期,并于2015年4月29日正式啟動首節沉管的浮運沉放和對接工作。
作為此次施工過程中技術難度最大的部分,沉管隧道的浮運、沉放和對接均體現了世界一流的施工水平。
一、沉管速度在當時業內最快
一般業內浮運沉放和對接一節管段需要72小時以上,每個月沉放一節管段。東平隧道的沉管最快的一節浮運、沉放和對接只花了不到20小時。為保證東平河航道的交通順暢,盡可能減少對兩岸企業、居民帶來的影響,最快的時候一個月沉放了兩節管道。
二、浮運、沉放對接精度在國際上出于領先水平
由于在河道中游水流湍急,為保證浮運沉放過程順利,項目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浮運RTK實時定位系統、水下高精度對接系統。RTK實時定位系統相當于車輛的導航系統。水下高精度對接系統相當于水下的眼睛。東平隧道浮運時的偏差不到0.5米,對接精度控制在了5毫米以內。
三.國內一流的爆破技術
在管段下放前,必須要在水下炸開一條基槽,用來沉放預制好的4節巨型管段。為了保障河兩邊居民的安全,項目團隊采用了特殊的多維綜合控制爆破措施(微差爆破+氣泡帷幕+減震孔+鋼封門振動監測),爆破過程中,在岸邊聽上去聲音只有一臺滾筒洗衣機作業時的大小。3年內,項目團隊共爆破了34萬方礁石,約有3棟住宅樓的體積。
4.國內首創的檢測技術
在隧道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除了應用常規的檢測技術以保證結構的質量外,還在這條隧道施工中應用了硬掃床檢測、矩陣式聲吶掃測技術,獨創了水下灌砂基礎密實度的無損檢測技術,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等。
5.信號全隧道覆蓋
隧道采用佛山首個漏纜進行全頻段覆蓋的民用通信和廣播覆蓋系統,隧道內支持2G、3G、4G信號全覆蓋,車主們在隧道中能隨意接聽電話和收聽廣播。
6.國內首創運營期健康監測系統
一條水中的沉管隧道,如何能夠確保其運營安全呢?對此,項目團隊建立了全國首創的沉管隧道運營期健康監測系統,在東平河南岸設立了監控中心,采用專門設備對隧道運營期的沉降、位移、應力變化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并傳回監控中心,全天候照顧這條“過江龍”。
科學組織,合力攻關樹標桿
自項目動工以來,結合本項目實際情況,新城開發公司邀請了沉管隧道和水利工程方面的5名國內知名專家,組成本工程的專家顧問組,參與本項目重要方案的研討,并定期到現場進行技術交流和指導。
2014年8月,工人在對汾江路南延線工程沉管管段預制做最后的澆筑。 (資料圖片)/佛山日報記者周春攝
針對技術難點,開發公司與上海交大、西南交大、中鐵隧道院、中鐵西南科研院、珠江水委科研院、中交四航科研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進行科研攻關,以科研成果指導項目的建設。本項目自設計開始直至施工完成,開展了多項關鍵技術研究,發表論文40余篇,獲取專利和授權十余項,獲評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科技成果優秀獎,近期還擬出版專著1本。
建設中的汾江路南延線東平隧道。
由于是首次接觸沉管隧道的建設,自2010年動工以來,新城開發公司投入了多個部門通力合作,從一線施工的交通項目部,到后方的計劃預算、財務、后勤,部門之間的交叉十分多,這對于建設單位的現場解決問題、協調工作的要求都十分高。
精密的測量計算、日夜兼程的施工速度、安全至上的嚴謹態度以及大膽創新的進取精神,成就了這條充滿奇跡、代表著業內領先水平的過江隧道,為佛山的交通路網建設添上了絢爛的一筆。東平隧道近年來屢獲工程大獎,并得到建筑領域內的廣泛認同,可謂實至名歸。
此次東平隧道獲評廣東省市政優良樣板工程,是對新城開發公司建設團隊多年來的拼搏最充分的肯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待新城開發人的更多挑戰就在前方,新城開發人也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協作,以不斷創新、追求卓越的態度,完成好各項建設任務,為城市升級助力。